来源:看安徽2019-04-09 09:37
传说中的山,那是谁的马鞍,
坐落江之岸边,笑看千年风云在变幻。
唐诗里的帆,驶过天门中断,
镶嵌日之光环,奔流到海一去不复还…
这是我的家,这是诗的城,
仿佛追风少年,一骑绝尘、勇往直前。
这是我的梦,这是诗的城,
书写新的传奇,美如画卷,花好月圆…
诗歌岁月
这里既有着新兴工业城市的雄浑霸气,又有着江南秀都的明丽空灵。沿江一线,春山点点:翠螺山伴随着美丽的神话传说静卧江边,半边秀丽树木参天,半壁峥嵘雪浪拍岸;小九华,相传地藏王菩萨曾住过这里,山上寺庙,香火缭绕,颇享盛名;慈姥山,昭明太子读书处,引多少墨客学子心想往之;
马鞍山,依稀当年,沙场鏖战、金戈铁马、十面埋伏、霸王惜别,虞姬自刎、乌骓马恋主跳江....这些神奇而又美丽的传说,组成了马鞍山的系列风景和人文名胜。
马鞍山,是一片诗意的沃土。从中国山水诗开创者谢朓开始,以诗仙李白流连终老于此为标志,千余年来,诗人与马鞍山的绵绵情意,成就了这座城市与诗歌的千年情缘。据不完全统计,600多位著名诗人曾先后栖居马鞍山,留下了一千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。
特别是1000多年前,诗仙李白多次游历马鞍山,写下了《望天门山》等53首美丽诗篇,并且终老于此,成就了马鞍山诗城之名。时至今日,马鞍山依然诗情涌动,被授予“中国诗歌之城”称号。
这座城市浸润在浓浓的诗意中,在中国广阔的诗歌版图上,毫无疑问,马鞍山以它无可比拟的诗歌地位一直屹立于华夏诗坛的高地。
诗歌文化在马鞍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广大市民热爱诗歌,积极参与诗歌节,各类诗歌团体层出不穷,活动丰富,市民在以诗歌为主题的群众性艺术节目中,享受高雅艺术,陶冶高尚情操。
马鞍山有不少上规模的诗社团体,更多是散落城市各个角落爱吟诗写诗的人。也许这些草根诗人他们的文化还不够高,诗的规律还没掌握,但对诗歌的热爱却令人感动。
他们把自己的梦想写入诗中,发表在早点摊的小黑板上,写在工棚的墙头,激励自己,也鼓舞别人。能够理解他们、鼓励他们、尊重他们,唯有一座具有‘诗歌情怀’的城市才能做到。
一句诗词,一方情怀,一方人!